脾氣虛和脾陽虛的區別通常包括成因不同、癥狀表現不同以及治療手段不同。
1、成因不同:脾氣虛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過度的勞累、長時間的憂慮和思考、天生體質的不足、天生脾功能虛弱、年紀增長導致的體力下降以及長期疾病的傷害等因素引起的。脾陽虛往往是因為脾氣的虛弱加劇,或者是由于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過度食用苦寒、受到外部寒氣的侵擾,長時間下去會損傷脾陽。
2、癥狀表現不同:脾氣虛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或食欲減退、腹部脹滿、大便稀溏、精力不濟、少言寡語、四肢乏力、浮腫現象、體重減輕或體重增加、面色呈現萎黃等多種癥狀。脾陽虛在臨床上的癥狀包括持續的腹痛、喜歡溫暖和按摩、食欲減退和腹部脹氣、大便稀薄或消化不良、怕冷和四肢寒冷、四肢浮腫、白帶稀薄且量多,以及小便次數減少等。
3、治療手段不同:對于脾氣虛弱的患者,可以選擇服用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或補中益氣湯等藥物進行治療。對于脾陽虛的患者,可以選擇服用理中丸、小建中湯或吳茱萸湯來進行治療。在選擇藥物時,必須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進行。
如果出現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