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一般指的是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發病人群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通過接觸途徑等方式傳播,可引起機體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感染。
手足口病主要感染的病原體是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16型,人類是已知的人腸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手足口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分泌物與糞便中就可檢出病毒,糞便中排出病毒的時間可長達3-5周。
另外也可以經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皰疹液及污染的物品而感染,疾病流行季節醫源性傳播也不容忽視,而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目前尚不清楚。
手足口病的發病機制目前還不完全清楚,腸道病毒可由消化系統或呼吸系統侵入機體,在局部黏膜或淋巴組織中繁殖,并由此進入血液循環,導致病毒血癥,還可隨血流播散至腦膜、腦、脊髓、心臟、皮膚、黏膜等器官組織繼續復制,引發炎癥性病變并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主要表現為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能較嚴重,可引起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明顯異常,比如可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干腦炎、腦脊髓炎、急性弛緩性麻痹、神經源性肺水腫或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癥表現,病情進展迅速甚至導致死亡。
如果小兒出現疑似手足口病的表現,建議及時到醫院小兒感染科就診,進行視診、血常規、血生化、病原學檢查等,以便明確診斷,積極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