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蛋白質偏高可能是生活習慣引起的生理現象,也可能是急性腎小球腎炎、脂肪肝、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因素造成的病理現象。
一、生理現象
如果患者平時偏好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牛肉等,容易攝入過量蛋白質,而蛋白質分解酶相對不足,使體內蛋白質升高。建議患者合理搭配膳食,控制蛋白質攝入量,以改善身體狀況。
二、病理現象
1、急性腎小球腎炎:感染β-溶血性鏈球菌可能誘發急性腎小球腎炎,使患者出現蛋白尿、血尿、晨起眼瞼水腫、一過性高血壓等癥狀,還可能令患者體內蛋白質較高?;颊邞皶r就診,遵醫囑使用呋塞米注射液、紅霉素片、甲潑尼龍片等藥物來治療。
2、脂肪肝:酗酒、超重等因素可能導致患者患有脂肪肝,而這類患者的飲食結構通常不健康,可能會導致體內蛋白質合成增加,使蛋白質偏高,還有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右上腹輕度不適、肝區隱痛等癥狀。建議患者盡快就醫,遵醫囑使用殼脂膠囊、雙環醇片、復方甘草酸苷片等藥物來治療。
3、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短時間內碘攝入過量、長期接觸電離輻射等因素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導致患者有食欲亢進、體重下降、多汗乏力等癥狀,可能使患者攝入較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出現體內蛋白質偏高的情況。患者應盡快就醫,遵醫囑使用甲巰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卡比馬唑片等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巨球蛋白血癥、多發性骨髓瘤等因素也可能導致患者體內的蛋白質偏高。建議患者密切關注自身情況,如果有明顯的不適癥狀,則需要盡快就醫,通過尿常規、甲狀腺功能檢查、肝功能檢查等方式來明確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