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被螞蟻咬后,局部皮膚出現包塊,包體略高于皮膚,周圍有紅暈,同時伴有瘙癢等癥狀。
被螞蟻咬后起包是因為它分泌的毒素與人體接觸后引發過敏反應所致。
癥狀被螞蟻咬后皮膚會出現錘形鮮紅色風團樣損害,皮損紋路與正常皮紋平行,中央常有小水皰。皮損數目不定,多群集存在或呈條紋狀分布,較少融合,紅斑和水腫常在短期內消退,留有堅實性丘疹。部分會在水腫性紅斑的基礎上很快出現大皰,皰壁張力高,呈半球形,周圍無紅暈。
螞蟻咬后起包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螞蟻咬傷皮膚后,會將毒囊里的毒液注入被咬者皮膚。該毒素具有引起局部組織壞死、溶血的作用,可導致螫傷部位疼痛,并發生炎癥反應,而且毒液成分中少量為水溶性蛋白質,具有抗原性,能導致被蜇傷者發生過敏反應。
治療被螞蟻咬傷后可外涂肥皂水,或用清水沖洗叮咬部位,在叮咬局部冰敷,減少血液及淋巴擴散,減輕腫脹和疼痛感。同時保持皮膚清潔,切勿搔抓,以免膿皰破潰造成傷口的繼發感染。如有全身反應者,可進行抗過敏、抗休克等治療,比如肌注異丙嗪或口服抗過敏藥,瘙癢處可外用強效皮質類固醇激素藥膏。
[1]蔚百彥,鄭明娟,盧慧君編著.公民意外傷害急救手冊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137.
[2]方洪元主編.實用皮膚性病學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225.
[3]張建中,高興華主編.皮膚性病學.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