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小腿冰涼,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導致,也可能存在脾陽虛、腎陽虛等病理性因素。冬天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若冬天小腿冰涼伴隨其他不適癥狀,需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一、生理性因素:人體正常情況下陰陽平衡,屬于陰平陽秘狀態,充足的陽氣可為四肢肌肉起到溫煦效果。冬天氣溫較低,且小腿位于肢體的末端,屬于陽氣難以達到的地方。若冬天長期處于戶外,或衣著較薄、缺乏運動等,可導致陽氣暫時無法溫煦小腿,出現小腿冰涼的現象。一般沒有其他伴隨癥狀,在進入溫暖環境、增添衣物后,小腿冰涼現象可自行緩解。
二、病理性因素:1、脾陽虛:中醫認為脾主肌肉,且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陽虛衰,可導致脾陽溫煦肌肉的功能失衡。此時人體氣血不足,在冬天天氣寒冷的條件下,就可出現小腿冰涼;
2、腎陽虛:足少陰腎經走行于下肢內側,若腎陽虛,可導致腎經走行部位寒氣偏盛,出現冬天小腿冰涼。且中醫認為腎屬水,為陰中太陰,冬天環境陰寒易導致腎陰盛陽衰,足少陰腎經走行部位寒涼,可表現為冬天小腿冰涼、小便頻、腰膝冷等癥狀;
3、其他:若患者外感風寒、內傷寒濕等,也可導致人體陽氣不足,小腿等部位無法溫煦,出現冬天小腿冰涼。若小腿局部受寒,寒邪入里,也可出現小腿冰涼、骨痛等癥狀。另外,在西醫臨床中,冬天小腿冰涼可能與血管病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原因有關。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患者,由于激素分泌不足,導致機體產熱減少,代謝減慢,可造成冬天小腿冰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