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引起肌無力的疾病較多,是否會癱瘓及癱瘓的程度,取決于疾病的類型,常見的包括低鉀性周期性麻痹、重癥肌無力、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具體情況如下:
1、低鉀性周期性麻痹:臨床表現為發作性的肌無力,血鉀降低,在發作前常有明確的誘因如疲勞、飽餐、寒冷、酗酒等,常于飽餐后夜間睡眠或清晨醒后出現肢體對稱性肌無力或完全癱瘓,補鉀后癥狀完全緩解。該病引起的肌無力,病情嚴重者可出現癱瘓,但這種癱瘓持續時間較短,補鉀后可恢復正常。
2、重癥肌無力:該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神經肌肉接頭傳遞障礙引起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全身骨骼肌病態疲勞,有晨輕暮重的表現。常見于眼外肌的癱瘓,表現為上瞼下垂。四肢肌肉多表現為無力,很少出現完全癱瘓。但呼吸肌可能出現完全癱瘓,需要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治療。明確診斷后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治療,按時口服藥物,如溴吡斯的明、甲潑尼龍、潑尼松等。
3、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征:該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突觸前膜的鈣離子通道異常引起的一種疾病,多見于男性,約2/3患者伴發腫瘤,多為肺部腫瘤。表現為四肢近端的肌無力,腦神經很少受累,一般也不會出現完全癱瘓。明確診斷后建議積極治療原發病,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如肺部腫瘤切除術、放療、化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