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胡女士,63歲老年女性,摔傷致右手腫脹疼痛,至我急診就診,經檢查診斷為橈骨遠端骨折(右側)。經過詳細的檢查分析,我們決定通過中醫(yī)復位的手法進行治療。經過治療,患者解剖、功能復位滿意,并且最后順利地拆除了固定夾板,得到了滿意的療效。
【基本信息】性別:女,年齡:63歲
【疾病類型】橈骨遠端骨折(右側)
【就診醫(yī)院】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就診時間】2021年12月
【治療方案】中醫(yī)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術
【治療周期】1天
【治療效果】骨折功能復位、解剖復位滿意
一、初次面診
胡女士,63歲,摔傷致右手疼痛18小時急診入院。患者吃完晚飯后到公園散步,因下雨地滑不慎摔傷,右手撐地,致手腕腫脹、疼痛明顯,活動受限?;颊呋丶液笞孕杏盟幘仆獠粒ň唧w不詳),后癥狀未見明顯緩解,且腫脹加劇。遂于次日至我院急診就診。
經過詳細問診和體格檢查,我們初步懷疑患者為摔傷后導致的橈骨骨折,經過X光檢查,最終診斷為橈骨遠端骨折(右側)。經過充分的分析,且對患者進行解釋說明,我們決定采用橈骨遠端骨折中醫(yī)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術進行治療。
右側橈骨正側位X片。X片顯示右側橈骨遠端骨折,短縮,伴有尺骨莖突骨折,側位片可見掌傾角減小。
二、治療經過
經過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病情,消除患者對于手法復位的恐懼情緒,根據患者前臂長度及骨折類型準備固定夾板4塊?;颊呷⊙雠P位,患肢外展,屈肘,前臂旋前。拔伸牽引后,手摸心會,采用中醫(yī)正骨手法進行復位。復位后,維持于掌屈尺偏位,并在骨折遠端背側和近端掌側各置一平墊,屈曲型或掌側緣骨折維持于背伸尺偏位并在骨折遠端掌側和近端背側各置一平墊,繃帶纏繞使用夾板固定。上端達前臂中上1/3,下端超過腕關節(jié),用三角巾屈肘中立位懸吊胸前。再次行X光檢查明確復位效果。
右側橈骨正側位X片。顯示患者骨折線不明顯,短縮改善,掌傾角恢復,解剖復位。
三、治療效果
患者復位固定后,X線顯示復位滿意。囑患者抬高患肢,注意觀察上肢皮膚顏色及末梢血運,必要時返院調整夾板松緊度。經門診隨訪,患者疼痛、腫脹逐步好轉,加用中藥桃紅四物湯內服,活血化瘀,囑患者積極進行手部運動,促進康復。8周后解除外固定夾板,指導功能鍛煉,右上肢功能活動逐步恢復正常。
四、注意事項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創(chuàng)傷之一。既往的觀點認為,骨折復位與功能并不相關。但目前的大量研究顯示,骨折復位不良后的畸形愈合與前臂功能的受限有密切關系。
目前對于骨折復位,有切開復位,外固定復位,手法復位等不同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使用中醫(yī)手法復位。需要經過詳細的體格檢查與影像學檢查,明確患者的骨折類型,骨折區(qū)是否穩(wěn)定,患者的身體狀況等基本條件,綜合分析來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并且,在骨折急性期,很可能出現(xiàn)滲出腫脹進一步加重的情況。因此,夾板固定時,應該注意松緊度,并且做好相關的宣教工作,讓患者必要時及時返院調整。
五、個人感悟
橈骨遠端骨折有不同的分型,大多數(shù)可以經過保守治療取得滿意的療效。作為專業(yè)的骨科醫(yī)生,需要綜合分析,做出準確的判斷,才能在最小的創(chuàng)傷下,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除了通過手法進行骨折復位,夾板固定之外,采取綜合治療的方式,中藥內服、中藥外敷、康復鍛煉,都是非常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可以促進患者更快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