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通常是指產褥期,產褥期排出一坨好大的血塊通常是子宮復舊不良、胎膜殘留、宮縮乏力、產道損傷、凝血功能異常等原因所致。建議患者及時就醫(yī),謹遵醫(yī)囑對癥治療,緩解病情。
1、子宮復舊不良:產后子宮收縮能力欠佳,不能有效地將子宮內的蛻膜組織、血液等排出,使得這些物質在子宮內積聚,形成較大血塊排出。常伴有惡露持續(xù)時間長、惡露量時多時少、下腹部墜脹感等癥狀。建議謹遵醫(yī)囑,可使用縮宮素促進子宮收縮,如肌肉注射縮宮素注射液,也可口服益母草顆粒等藥物輔助子宮恢復。
2、胎膜殘留:分娩過程中部分胎膜殘留在子宮腔內,影響子宮的正常收縮和修復,導致子宮出血,與殘留的胎膜組織混合形成血塊排出,可能出現惡露有異味、腹痛等表現,嚴重時可引起產后出血過多。建議謹遵醫(yī)囑,根據殘留胎膜的大小等情況,可能需要清宮手術,術后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3、宮縮乏力:產婦身體虛弱、過度疲勞、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子宮不能有力地壓迫血管止血,從而出現較多出血并形成大血塊,常伴有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失血癥狀。建議謹遵醫(yī)囑,除使用縮宮素外,還應積極治療產婦的基礎疾病或身體虛弱狀況,補充營養(yǎng),如輸血、輸液補充血容量等。
4、產道損傷:分娩時會陰、陰道或宮頸等產道部位有撕裂傷或側切傷口,如果傷口縫合不當或愈合不良,可能會有持續(xù)出血,與惡露混合形成血塊。表現為會陰部疼痛、墜脹,檢查可發(fā)現產道傷口有滲血或裂開。建議謹遵醫(yī)囑,對產道傷口進行重新處理,如止血、縫合等,同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如外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
5、凝血功能異常:產婦本身存在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癥、凝血因子缺乏等,導致凝血功能障礙,產后子宮出血不易凝固,形成大血塊,可能伴有全身皮膚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現。建議謹遵醫(yī)囑,進行凝血功能相關檢查,如血常規(guī)、凝血因子檢測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補充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產褥期期間排出大血塊不容忽視,不要自行處理或拖延就醫(yī)。應及時告知家人并前往醫(yī)院,向醫(yī)生詳細描述血塊的大小、顏色、排出時間、惡露的整體情況以及分娩過程等信息。配合醫(yī)生進行全面檢查,如婦科檢查、B超檢查、血液檢查等,以確定病因,然后嚴格遵醫(yī)囑進行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定期復查,觀察惡露和子宮恢復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