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不存在止癢三味中藥的說法,止癢的中藥包括苦參、地膚子、白鮮皮、蛇床子、薄荷等,若皮膚瘙癢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并遵醫囑用藥。
1、苦參:苦參性寒,味苦,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功,可用于治療多種瘙癢性皮膚病,如濕疹、疥癬等。
2、地膚子:味辛、苦,性寒,歸腎、膀胱經。能清熱利濕、祛風止癢。對于因濕熱蘊結或風濕侵襲所致的皮膚瘙癢有良好療效,無論是全身性瘙癢還是局部瘙癢,如蕁麻疹、皮膚瘙癢癥等,地膚子都可發揮其止癢作用。
3、白鮮皮:性苦,寒,歸脾、胃、膀胱經。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止癢之效。可用于治療濕熱瘡毒、風疹、疥癬等引起的瘙癢,其止癢作用較為顯著,且對皮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4、蛇床子:性溫,味辛、苦,歸腎經。具有燥濕祛風、殺蟲止癢、溫腎壯陽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陰部瘙癢,如外陰炎、陰道炎等引起的瘙癢,也可用于濕疹、疥癬等皮膚病的止癢。
5、薄荷:性涼,味辛,歸肺、肝經。薄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止癢等作用。對于因風熱外襲導致的皮膚瘙癢,如夏季痱子、輕度曬傷引起的瘙癢等有緩解作用。
使用止癢中藥時應先明確病因,避免盲目用藥。使用中藥時要注意皮膚是否有破損,若有破損應避免使用,以免引起刺激或感染。同時,要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防止皮膚破損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