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新生兒吃了吐、吐了又要吃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理性因素,以及內科疾病、外科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可根據嘔吐物的性狀、腹部體征以及輔助檢查等明確診斷,需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后遵醫囑采取用藥等處理。
一、生理性因素:新生兒胃呈水平狀,胃容積小,賁門括約肌功能發育不成熟,吃完奶后容易出現吐奶的情況,嘔吐物主要為未消化的奶液,可伴有奶瓣,尤其是在體位變化之后更容易發生吐奶,吐奶后因饑餓又想進食,則可表現為吃了吐、吐了又要吃。建議在吃奶前為新生兒換好紙尿褲,吃奶后可趴在媽媽肩膀上保持豎直20分鐘左右,用手輕輕撫摸后背,有助于減少吐奶情況。
二、病理性因素:1、內科疾?。撼R娂膊“ㄐ律鷥貉氏戮C合征等,由于在宮內吞咽少量羊水,分娩開奶后可表現為新生兒吃了吐、吐了又要吃,嘔吐物為泡沫樣黏液,有時為綠色的被胎糞污染的羊水或咖啡色血樣物,通常無需過多治療,可使新生兒側臥,防止誤吸,在醫生指導下適當禁食,進行支持治療,必要時洗胃處理。還可能是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導致,嘔吐物為奶液,或呈咖啡色,可伴有腹脹、血便、嗜睡、體溫波動等表現,檢查可見腸型,腹壁發紅。需要完善血常規、便常規、腹部超聲及X線等檢查予以明確,治療期間需禁食,進行胃腸減壓,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氨芐西林、頭孢氨芐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并酌情補液,以補充水電解質;
2、外科疾?。撼R娂膊槲改c道發育畸形,如胃扭轉、十二指腸閉鎖或狹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腸扭轉、先天性腸旋轉不良、腸狹窄或是腸梗阻等,由于胃腸道形態異常影響食物傳送及消化吸收,均可能引起新生兒吃了吐、吐了又要吃。嘔吐物主要為奶液,如果嘔吐不頻繁,奶液在胃內發酵吐出后可伴有酸臭味,新生兒可伴腹脹、腸型,或因疼痛不適而哭鬧不止等表現,需結合新生兒嘔吐物的性質以及腹部體征和化驗及影像學檢查綜合評估,部分難以明確疾病原因者可能還需要完善消化道造影檢查,治療方法主要是行手術改善胃腸道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