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腸黏膜脫落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癥狀,通常是由于腹瀉、腸道炎癥等原因導致腸道受到刺激所發生,可能與細菌性痢疾、慢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有關,可以通過補液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來改善。
1、細菌性痢疾:大多由痢疾桿菌所致,多在夏秋季節發病,常常表現為發熱、納差、腹痛、里急后重,以及黏液膿血便,一般排便次數多但量少。排便次數多可能會反復刺激腸道黏膜,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從而引起腸黏膜脫落。這種情況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采取消化道隔離,以免引起疾病傳播,發病期間要注意臥床休息,遵醫囑使用喹諾酮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同時要適當補液(如氯化鈉注射液)以防由于脫水而發生水電解質紊亂;
2、慢性結腸炎:感染、不良刺激等因素可能引起慢性結腸炎,從而出現腹痛、腹瀉的癥狀,寶寶通常排糊狀黏液膿血便。炎癥、排泄物反復刺激腸道可發生腸黏膜脫落。建議給寶寶吃一些流質、半流質或者軟質食物,少量多餐,同時遵醫囑使用美沙拉嗪腸溶片等氨基水楊酸制劑進行治療,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誘發腸穿孔,就要采取緊急手術切除病變腸段;
3、阿米巴痢疾:飲食不潔等原因可能會誘發阿米巴痢疾的發生,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大便次數逐漸增加,排便時有不同程度的里急后重感,大便通常帶血和黏液。腸黏膜反復受到寄生蟲刺激并壞死,就可能發生腸黏膜脫落。建議給寶寶補充充足的營養,遵醫囑使用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改善腹瀉癥狀,并使用甲硝唑類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療。
寶寶的腸道通常會比較脆弱,因此,當出現腸道黏膜脫落時,建議引起重視,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規范的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