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耳部疾病,在發病的早中期,患者會出現耳痛癥狀,而且會逐步加重,在病程的中后段,耳痛癥狀會逐步好轉消失,但是容易出現耳堵塞感,這是常見的病程變化。主要與外耳道壁充血腫脹、分泌物聚集等原因有關,患者可遵醫囑明確原因后,進行對因治療。
1、外耳道壁充血腫脹:外耳道炎主要是由急性細菌感染引起,炎癥反應會導致外耳道壁腫脹,容易造成耳堵塞感,但是疼痛并不明顯,此時需要繼續使用藥物治療,比較常用的是鹽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有助于減輕外耳道黏膜腫脹,一般三天左右可以恢復;
2、分泌物聚集:外耳道炎會導致炎性分泌物增多,嚴重者可引起耳道流膿,如果沒有及時地清理或排出,可形成耳道堵塞感,通過耳內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建議在耳內鏡的引導下將炎性分泌物清理干凈,清理干凈以后上述耳堵塞感的癥狀就會隨之緩解。每日可以自行用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外耳道,幫助減輕相關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