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濁上擾證是中醫的學術名詞,是指痰濁隨著氣的上升而阻撓人體上部氣機運行。臨床癥狀為頭重、眩暈、胸悶、納呆、腹脹,以及大便黏滯等。
中醫中的痰濁分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就是日常咳吐而出的痰濁,而無形之痰可以隨氣升降、無處不到,進而阻礙氣機,出現經絡不通的表現。導致痰濁上擾證的原因可能是肥胖、脾虛,或日常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導致體內的痰濕內生,而在生氣或肝氣偏旺時,痰濁可隨著肝氣上逆,從而出現頭暈、失眠,甚至頭痛、頭目不清利、記憶力減退等痰濁阻礙經絡的表現。
臨床常以健脾滲濕、理氣化痰的方式來治療,可以用中藥的二陳湯治療,也可以用蒼術、白術等燥濕健脾的藥物化痰濁。此外,也要健脾和胃,用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健脾化濕,從而緩解導致痰濁上擾的病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