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存在痛經的癥狀,建議通過按摩或者針灸氣海穴、關元穴、足三里、血海穴、太陽穴、合谷等穴位來緩解,取穴方法主要包括仰臥、正坐、屈膝、端坐等。
1.仰臥:痛經是最常見的婦科癥狀之一,主要表現為周期性小腹疼痛、下腹部墜痛、腰骶酸痛等。為了緩解不適,通常可以針灸或者按摩氣海穴,即位于腹正中線臍下1.5寸的穴位,以及關元穴,即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的穴位。而這兩種穴位在取穴時,通常需要仰臥,以便于更好地找到穴位。
2.正坐屈膝:痛經在進行針灸、按摩等物理治療時,還可以采取正坐屈膝的方法取足三里、血海穴等穴位,其中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血海穴位于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都能夠起到緩解痛經的作用。
3.端坐:部分女性在痛經時,還可能會出現頭顳部牽扯痛、搏動性疼痛等癥狀,一般建議針灸或者按摩太陽穴、合谷等穴位,太陽穴位于顱頂骨、額骨、蝶骨及顳骨的交匯之處,合谷則在手背第1、2掌骨間,有助于緩解疼痛,至于其取穴方法通常是端坐。
總之,通過針灸、按摩來緩解痛經時,穴位不同,取穴方法也會不同,根據醫生的指導保持正確的姿勢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