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用于治療大腸濕熱的中成藥有很多,但是沒有限定的十大中成藥,常見的有二妙丸、四妙丸、葛根芩連片、龍膽瀉肝丸等。使用藥物時,應在醫生辨證指導下使用,避免私自盲目用藥。
1、二妙丸:由黃柏和蒼術兩味藥物組成,黃柏苦寒,為君藥,蒼術苦溫,為臣藥,兩者合用有燥濕清熱的功效;
2、四妙丸:由黃柏、蒼術、牛膝、薏苡仁組成,黃柏苦寒,為君藥。蒼術苦溫,為臣藥。牛膝味苦、酸,補肝腎,具有利尿的功效。薏苡仁性微寒,味甘,利濕,四藥合用可清熱祛濕;
3、葛根芩連片:由葛根、黃芩、黃連、甘草組成,葛根甘辛,性涼,為君藥。黃芩、黃連苦寒清泄,清熱解毒,故為臣藥。甘草甘平,解毒,諸藥合用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
4、龍膽瀉肝丸:由龍膽草、生地黃、澤瀉、柴胡、梔子、黃芩、甘草、木通、當歸、車前子等組成,龍膽草大苦大寒,輔以黃芩、梔子苦寒瀉火,可以助于龍膽草瀉火除濕。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生地、當歸活血消腫。柴胡理氣清熱,甘草調諸藥,有清熱、解毒、除濕的功效;
5、其他:如香連丸、連樸飲、白頭翁止痢片、甘露消毒丹、復方白頭翁片、楓蓼腸胃康顆粒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療大腸濕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