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一小片小米粒疙瘩,可能是濕疹、接觸性皮炎、痱子、傳染性軟疣、毛周角化病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
1.濕疹:接觸過敏原,像花粉、塵螨或化學物質,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釋放組胺,使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加,引發炎癥,出現小米粒疙瘩,伴瘙癢。外用糖皮質激素藥膏如地奈德乳膏,抗炎止癢;爐甘石洗劑、止癢收斂;口服氯雷他定片,抗過敏,查找并避開過敏原,穿純棉衣物,減少摩擦。
2.接觸性皮炎:皮膚接觸刺激物,如金屬飾品、新換洗衣液,引發免疫反應,局部起邊界清晰的小米粒疙瘩,瘙癢、灼熱。立即脫離接觸物,清水沖洗,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減輕炎癥;口服馬來酸氯苯那敏片,抗過敏;更換溫和無刺激日用品,避免搔抓,防止感染。
3.痱子:悶熱潮濕環境,汗液排出不暢,滯留在汗腺導管,撐破導管致炎癥,形成晶痱,似小米粒疙瘩,好發于頸部、腋下。保持涼爽通風,勤洗澡,外用痱子粉或爐甘石洗劑,吸收汗液、止癢;穿寬松透氣衣物,室內開空調或風扇,降低溫度。
4.傳染性軟疣:感染傳染性軟疣病毒,通過皮膚接觸、共用物品傳播,病毒致表皮細胞增生,形成蠟樣光澤的小米粒疙瘩,中央有臍凹。用鑷子夾除疣體,碘伏消毒;外用人干擾素α2b凝膠,抗病毒;衣物毛巾消毒,避免搔抓,防止擴散。
5.毛周角化?。撼H旧w顯性遺傳,毛囊口角化異常,角質栓堵塞毛囊,形成密集小米粒疙瘩,不痛不癢,常于上臂、大腿外側。外用維A酸乳膏,改善角化;尿素軟膏,軟化角質;口服維生素A軟膠囊(嚴重時),調節皮膚代謝,洗澡用溫和沐浴露,避免過度清潔。
用藥謹遵醫囑,日常避免熱水燙洗皮膚,不用刺激性護膚品,保持皮膚清潔干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