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腳面韌帶拉傷即發生了踝關節韌帶損傷,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等,主要由于內翻或外翻暴力等外部因素導致。
癥狀踝關節韌帶損傷即腳面韌帶拉傷,表現為踝部局部出現疼痛、腫脹、皮下瘀斑等癥狀,活動踝關節疼痛加重。檢查可以發現傷處有局限性壓痛點,踝關節跖屈位加壓時疼痛加重。
腳面韌帶拉傷腫脹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對韌帶部分損傷、松弛或完全斷裂的診斷有時比較困難。在加壓情況下的極度內翻位行踝關節正位X線平片,可發現外側關節間隙顯著增寬,或在側位片上發現距骨向前半脫位,多為外側副韌帶完全損傷。
腳面韌帶拉傷X光片圖
病因踝關節韌帶損傷大多是在下臺階或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走時,當踝關節處于跖屈位時遭受內翻或外翻暴力,使踝部韌帶過度牽拉導致。
治療發生腳面韌帶拉傷后,急性損傷應立即冷敷,以減少局部出血及腫脹。48小時后可局部熱敷或理療,促進組織愈合。韌帶部分損傷或松弛者,在踝關節背屈90°位,極度內翻位(內側副韌帶損傷時)或外翻位(外側副韌帶損傷時)石膏固定,或用寬膠布、繃帶固定2-3周。
[1]崔天國,楊冬,馮鵬主編;王文奎,朱鳳蘭,榮寶海,王魯奎副主編.全科醫師手冊 第7版[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1.830-831.
[2]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677-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