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疣狀痣又稱表皮痣,是一種良性腫瘤,典型表現為淡黃色到棕黑色疣狀損害,可分為局限型、炎癥型和泛發型。
表皮痣的發生與表皮細胞發育過度,引起表皮局限性發育異常有關。
癥狀局限型
皮損常呈束狀、帶狀或斑片狀。頭部皮損常呈斑片狀,四肢皮損往往沿肢體分布,到達肢端,在軀干則橫行排列,常只有一條,如線狀,稱為線狀痣。如只位于身體一側,稱為單側痣。
局限性表皮痣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炎癥型
常見于下肢,單側性,皮損發紅,因搔抓表面常有脫屑和結痂。侵犯口唇黏膜時,可見乳頭狀隆起,常自覺瘙癢。頰黏膜、軟腭牙齦及陰道也可發病。
口唇黏膜皮損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泛發型
皮損較多,單側或雙側分布,甚至廣泛分布全身,呈渦紋狀或弧線條紋,嚴重者被稱為豪豬狀(高起)魚鱗病。
渦紋狀皮損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表皮痣是由表皮細胞發育過度造成表皮局限性發育異常所致,泛發型可呈顯性遺傳。同一家族成員可引起大病型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
診斷本病可根據患者典型的皮損表現及組織病理學檢查來進行診斷。皮損多為單側性疣狀隆起,組織病理學可見角化過度、棘層肥厚,乳頭瘤樣增生和表皮突延長。
治療表皮痣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皮損小面積者可用激光和冷凍療法或手術切除。泛發型患者可口服維A酸,還可外用0.1%維甲酸霜、5%5-氟尿嘧啶軟膏等抑制表皮痣生長。當損害突然迅速增長、結節或潰瘍時,應做活檢,并以手術切除惡變。
[1]林永君.皮膚性病學高級醫師進階[M]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20:356.
[2]趙辨,等.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上下冊)[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11.
[3]吳志華,等.皮膚性病診斷與鑒別診斷[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