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右葉低回聲提示有肝內占位性病變,可分為良性占位和惡性占位兩種,良性占位以肝囊腫、肝膿腫、肝血管瘤最為常見,需要進一步完善肝臟的增強CT或者核磁共振檢查,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做肝穿刺明確病灶的性質。不同性質的肝臟低回聲病灶的臨床特點如下。
一、良性占位1、肝囊腫:是一種較常見的肝臟良性占位,可單發或多發,無癥狀者居多,一般不會癌變,但可出現囊內出血及感染,女性多發,可伴隨多囊腎,彩超可見邊界清晰的低回聲,CT或者核磁共振增強造影檢查無明顯強化,甲胎蛋白正常,大于5cm的囊腫可以穿刺引流后注射無水酒精使其閉合;
2、肝膿腫:由于細菌感染或者阿米巴感染所致,多伴隨發燒、肝區疼痛,可一個或者多個,進一步做CT增強檢查病灶周圍可出現環形強化,而膿腫內部呈低密度壞死病灶,甲胎蛋白正常,需要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療;
3、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可能是由于先天血管發育異常導致的,部分血管瘤B超可見肝右葉低回聲,CT檢查可見密度均勻的低密度區,邊界清楚,若瘤體過小一般無自覺癥狀,瘤體增大可出現腹部不適、腹痛、餐后飽脹等癥狀。無癥狀者無需治療,定期復查即可,若有明顯癥狀及腫瘤生長較快者,需進行肝葉切除術、微波固化術、肝動脈結扎術等手術進行治療。
二、惡性占位肝右葉低回聲可能是惡性占位導致的,主要指肝臟惡性腫瘤,多有慢性肝病如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病史,可有肝區疼痛,消瘦、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CT或者核磁共振增強檢查原發性肝癌動脈期會明顯強化,轉移性肝癌會呈現外高內低的環形強化,甲胎蛋白可明顯升高,需要根據腫瘤分期和轉移的情況原則手術、介入、分子靶向藥物治療。
肝臟低回聲只是B超的初步診斷,明確診斷還需要進一步到肝病科完善檢查,目前核磁共振對肝腫瘤的診斷是敏感性和準確性較高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