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味苦、性寒,歸肺經、膽經、脾經、大腸經、小腸經,對脾胃陽氣有一定的損傷效果,故而在服用黃芩時要與具有溫中健脾功效的藥物一起服用才能夠做到不傷脾胃,臨床上可以應用黃芩與干姜、附子等藥物配伍。
1、干姜:味辛、性熱,歸脾經、胃經、腎經、心經、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臨床上主治脾胃寒證、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亡陽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等多種疾病。干姜與黃芩配伍,可以緩解黃芩的寒涼之性,既能保留黃芩的藥效,也能夠防止黃芩寒涼之氣損傷脾胃陽氣;
2、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歸心經、腎經、脾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補火助陽的功效與干姜相比較效果更佳。如果患者脾胃陽虛較為嚴重時,僅用干姜無法制約黃芩的寒涼之性,此時可以采取應用附子來制約黃芩的寒涼之性,同時附子還具有補火助陽的作用,也可以滋補脾胃陽氣,做到在一副藥中既有黃芩的清熱解毒之功,又有附子的補火助陽之效。
當患者的藥方中出現黃芩時,可以與主治醫師進行溝通,配伍一些保護脾胃的藥物與黃芩同用,從而達到保護脾胃陽氣,避免損傷脾胃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