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炎和淺表性胃炎都屬于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又稱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根據內鏡下表現進行的分類,而全胃炎是根據慢性胃炎病變部位進行的分類,指賁門、胃體、胃竇等胃大部分面積出現炎癥,兩者的嚴重程度一般無法做出比較。
1、全胃炎:可分為全胃炎胃竇為主胃炎和全胃炎胃體為主胃炎,主要是根據內鏡下慢性胃炎的病變分布而做出的分類,較難做出慢性胃炎各種病變的輕、中、重度分級。全胃炎屬于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通常全胃炎胃竇為主胃炎,可因胃酸分泌增加而使十二指腸潰瘍發生風險增加,而全胃炎胃體為主胃炎,可因胃酸分泌減少而增加胃癌發生風險;
2、淺表性胃炎:即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以胃竇部常見,病變主要表現為黏膜淺層有淋巴細胞、漿細胞等慢性炎細胞浸潤,但腺體保持完整,無萎縮性改變,嚴重時炎癥可累及黏膜深層。大多數淺表性胃炎是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通常疾病可持續存在,但臨床癥狀較少。
全胃炎和淺表性胃炎都屬于慢性胃炎,其發生多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因此當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癥狀時,應去醫院就診,查明病因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臨床上常采用根除幽門螺桿菌三聯療法,即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抗生素藥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以及枸櫞酸鉍鉀等鉍劑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