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外熱內寒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包括陽虛外感、脾胃虛寒夾熱、上熱下寒、肝郁脾虛化熱、氣血不暢寒熱錯雜等,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
1、陽虛外感:陽氣虛弱,衛外不固,又感受外邪,出現外有發熱等表證,內有畏寒、肢冷等陽虛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等。
2、脾胃虛寒夾熱:脾胃陽氣虛弱,不能溫煦,同時又有胃熱的表現。表現為胃脘冷痛、喜溫喜按,又有口苦、口臭等熱象??勺襻t囑服用附子理中丸溫中健脾,配合黃連上清片等清胃熱。
3、上熱下寒:上部表現為熱象,如口腔潰瘍、口干口苦等,下部表現為寒象,如腰膝冷痛、下肢發涼等。可在醫生指導下采用防風通圣丸等。
4、肝郁脾虛化熱:肝郁氣滯,橫逆犯脾,導致脾虛,同時肝郁化火。表現為情緒煩躁、脅肋脹痛、食欲不振、腹部怕冷又有口苦等熱象。可服用丹梔逍遙丸疏肝解郁,清熱調經,配合健脾的藥物,如參苓白術散等。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5、氣血不暢寒熱錯雜: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局部有熱象,而整體又有寒象??杀憩F為身體某些部位發熱,而其他部位怕冷??稍卺t生指導下采用中藥調理氣血,如血府逐瘀丸。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飲食要均衡,避免過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如果身體外熱內寒的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用藥,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