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藥酒的好處包括溫通經絡、補益氣血、祛風除濕、輔助調理臟腑、舒緩情緒等,壞處包括肝臟損傷、藥物不良反應、腸胃刺激、成癮風險、誤判病情等,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喝。
一、好處
1.溫通經絡:藥酒多以白酒為基酒,加入具有溫通功效的中藥,如附子、肉桂、川烏等,對于寒濕痹阻經絡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能借助酒的辛散溫通之力,將藥力迅速帶到病所,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不利,像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適量飲用對癥藥酒,可減輕寒濕季節的關節癥狀。
2.補益氣血:一些藥酒以人參、黃芪、當歸、枸杞等配伍,具有補氣養血功效。氣血不足者,常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神疲乏力,長期飲用能慢慢補充氣血,增強機體活力,提高免疫力,改善體質,幫助身體抵御外邪,減少患病概率。
3.祛風除濕:針對風濕侵襲肌表、關節,藥酒中的羌活、獨活、防風等藥材可祛風勝濕,使邪氣外出。對于南方潮濕地區居民,易受濕邪困擾,出現肌肉酸痛、沉重,關節腫脹,飲用祛風除濕藥酒,配合生活中的防潮措施,可有效減輕不適,提升生活質量。
4.輔助調理臟腑:依據中醫臟腑理論,不同藥酒對應不同臟腑問題。如以蛤蚧、蟲草等制成的藥酒,可補腎納氣,對肺腎兩虛,伴有氣喘、咳嗽、腰膝酸軟的人有輔助治療作用;以山楂、決明子等泡制的藥酒,有助于消食化積、清肝明目,調理脾胃與肝臟功能,緩解食積不化、眼睛干澀等。
5.舒緩情緒:少量飲酒能使人心情舒暢,藥酒在發揮藥效同時,適度飲用可放松精神,緩解焦慮、緊張情緒,對于壓力大、工作繁忙的人群,下班后小酌一杯對癥藥酒,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舒緩身心,促進睡眠。
二、壞處
1.肝臟損傷:酒精需經肝臟代謝,藥酒中的酒精無論多少都會加重肝臟負擔,長期大量飲用,易引發酒精性肝病,從初期的肝損傷,逐漸發展為脂肪肝、肝硬化,影響肝臟正常解毒、合成等功能,嚴重危害身體健康,肝功能不佳者尤其要謹慎。
2.藥物不良反應:藥酒中的中藥成分若使用不當,可能帶來不良反應。如烏頭類藥物,炮制不當或用量過大,容易導致中毒,出現口舌麻木、心慌、心律失常等癥狀;一些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對于有出血傾向的人,如血小板減少癥患者,飲用后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危及生命。
3.腸胃刺激:酒精本身對腸胃黏膜有刺激,藥酒也不例外,空腹飲用或飲用過量,常引發胃痛、胃脹、惡心、嘔吐等不適,長期刺激還可能誘發胃炎、胃潰瘍,加重腸胃疾病,飲用時宜飯后少量飲用,減輕腸胃負擔。
4.成癮風險:部分人對酒精有一定成癮性,藥酒雖有藥用價值,但長期習慣性飲用,容易產生依賴,不僅難以戒掉,還可能因忽視身體變化,過量飲用,引發諸多健康問題,要嚴格控制飲用量,避免成癮。
5.誤判病情:有些人過度依賴藥酒治病,身體出現不適,不及時就醫,延誤病情診斷與正規治療,尤其當藥酒效果不明顯或病情加重時,應立刻停用,前往醫院檢查,以免耽誤較好治療時機。
喝藥酒要在中醫指導下,依據個人體質、病情選方配藥,嚴格控制劑量,避免空腹飲用,定期體檢,關注肝臟功能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