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時吃飯可能會增加得糖尿病的風險,建議患者在平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糖尿病是一組因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利用障礙引起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謝紊亂性疾病,該病的發生可能和遺傳因素、年齡增長、營養過剩、免疫系統紊亂等因素有關。如果不按時吃飯,不僅會干擾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導致胃酸分泌失衡,引發胃灼熱、胃痛和胃潰瘍等消化問題,導致攝入的熱量和營養失衡,導致機體疲勞,還可能導致血糖發生異常變化,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建議平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建議平時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如蘋果、梨、胡蘿卜等,吃飯時需注意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吃太多高糖高脂肪食物,如奶油、蜂蜜、肥肉等。如果患者在平時出現了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的情況,應當及時到醫院完善體格檢查、空腹血糖、尿糖試驗等,如果診斷為糖尿病,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格列吡嗪片等藥物進行降糖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