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功能紊亂即胃腸功能紊亂,幼兒易發生胃腸功能紊亂的原因包括不良情緒、不當飲食、遺傳因素等,也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有關。一旦出現不適,需要及時至醫院就診,采取干預措施去除誘因。
1、不良情緒:如果幼兒平常學習壓力過多,或經常焦慮、緊張等,可對胃腸道功能造成影響,容易出現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等。家長可多帶幼兒到戶外活動,培養興趣愛好。
2、不當飲食:幼兒如果平常飲食過于精細,或攝入的纖維素過少,或是有暴飲暴食、不規律用餐等,也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表現為腹脹、腹痛以及便秘、腹瀉等不適。因此,應當注意調整飲食,注意葷素搭配、按時用餐、細嚼慢咽等。
3、遺傳因素:胃腸功能紊亂還有一定家族遺傳性,如果父母長輩經常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幼兒也容易發生。如果不適癥狀明顯,可以遵醫囑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等藥物緩解不適。
4、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果長時間精神緊張、受到精神刺激等,可誘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影響胃腸道功能,可能出現腹瀉、便秘等。此時需要調節情緒,可適當游泳、戶外散步等。
5、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幼兒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也容易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表現為腹脹、食欲不振、腹痛等。此時應遵循醫生建議使用阿莫西林顆粒、膠體果膠鉍膠囊等藥物控制病情。
家長平時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用餐習慣,避免在用餐時批評幼兒。除用藥外,還可在醫生幫助下進行耳針治療,有助于調節胃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