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垂下來發麻可能是長時間下垂、受壓導致的,也可能是頸椎病、腕管綜合征、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疾病所致,確診后需遵醫囑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降糖藥等進行治療。
一、非疾病因素:1、長時間下垂:雙手長時間下垂而導致手部血液循環不足,血液供應失常而導致手部神經血液供應不足,影響神經支配部位軟組織功能,出現手發白或發紫及明顯麻木感,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將手臂抬高至胸部,適當活動肢體即可;
2、受壓:雙手下垂時受到擠壓,手部神經受壓時也可有麻木感、蟻走感等,需要及時解除壓迫,配合手臂按摩、熱敷等緩解。
二、疾病因素:1、頸椎病:患者因為頸椎退行性變、長期伏案工作等,導致頸椎病,病變的頸椎對行經的血管、神經產生壓迫,可導致肩頸部僵硬、疼痛等,可能累及雙上肢而導致雙上肢無力、麻木等,雙手下垂時手部末梢神經血液供應不足,更易手麻。患者需遵醫囑使用美洛昔康片、頸復康顆粒等,或是采取椎板成形術、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等措施進行改善;
2、腕管綜合征:患者存在腕橫韌帶水腫、疤痕或腱鞘囊腫、脂肪瘤等,可能導致正中神經受壓,也會有手部、腕部麻木、疼痛、無力等,雙手下垂時可能由于姿勢改變而導致正中神經損傷加重,癥狀也更為明顯,通常在夜間、清晨發作,患者需遵醫囑使用甲鈷胺片、維生素B12片等,并及時經手術解除壓迫;
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存在嚴重糖尿病,血糖水平過高時可能引發周圍神經病變,神經末梢損傷而導致肢端麻木、冰涼或灼熱等,雙手下垂時血液供應不足,可加重不適癥狀,患者需遵醫囑使用鹽酸吡格列酮片、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等,以控制血糖水平。
此外,還可能是多發性硬化癥、脊髓腫瘤等疾病導致的,需要到神經內科就診,治療期間注意皮膚保護,防止外傷、潰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