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陰病的主要癥狀包括寒熱交替,以及手足厥冷與發熱的交替現象。厥陰病是六經病中陰陽失衡、寒熱混雜的癥狀表現。在臨床實踐中,厥陰病可以被分類為上熱下寒證、熱厥、寒厥以及蛔厥。
上熱下寒證的典型癥狀包括大量飲水和少量小便,患者常感覺心胸和胃脘部有氣體上升,或者胃脘感到灼熱和疼痛,或者盡管感到饑餓但不愿進食。如果勉強進食,可能會導致嘔吐,某些情況下還可能吐出蛔蟲,或者出現持續腹瀉等癥狀。對于這些癥狀,可以采用烏梅丸或干姜黃連人參湯的加減方案進行治療;熱厥癥狀表現為四肢冰冷到肘部和膝蓋以上、體溫升高、口腔和舌頭干燥、便秘、舌苔呈黃燥或焦黑、脈象滑而快,可以采用白虎湯或四逆散的加減方案進行治療;寒熱錯雜證的癥狀是手足冷而不欲飲、舌苔白膩或厚、脈弦滑或沉緊,用附子理中丸加味治之。寒厥癥狀表現為大量出汗、身體發熱、腹部感到緊張、四肢疼痛、腹瀉、四肢冰冷到肘部和膝蓋以上、舌頭呈淡色、脈搏微弱或幾乎消失,可以采用調整后的當歸四逆湯進行治療;蛔厥癥狀表現為四肢冰冷到肘部和膝蓋以上、右側腹部劇烈疼痛時斷時續,發作時表現為煩躁不安、嘔吐,進食后情況嚴重,有時還會吐出蛔蟲,脈象呈弦狀,可以使用烏梅丸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