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患者在飯店門口大約2米高的石臺上不慎踩空摔下,當時感覺左髖部疼痛,下肢不能活動,隨即被120送往我院就診。給予完善相關檢查后,診斷為左側髖關節后脫位,隨即給予患者進行手法復位,并輔以皮膚牽引。經治療后,患者左髖部無明顯疼痛,活動靈活有力,恢復正常走路、跑步。
【基本信息】男、37歲
【疾病類型】左側髖關節后脫位
【就診醫院】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就診時間】2021年7月
【治療方案】保守治療(左側髖關節后脫位手法復位、皮膚牽引)
【治療周期】住院治療7天,門診隨訪3個月
【治療效果】左髖部無明顯疼痛,活動靈活有力,恢復正常走路、跑步
一、初次面診
患者男,37歲,就診前1小時在飯店吃飯結束準備回家,由于天色較晚,患者在飯店門口大約2米高的石臺上不慎踩空摔下,當時感覺左髖部疼痛,下肢不能活動,隨即被120送往我院就診。
查體:患者左下肢縮短,左股骨大轉子上移,左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左臀部摸到股骨頭。然后給予患者骨盆x線檢查,結果顯示左側股骨頭不在髖臼內,向后上方脫位。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診斷為左側髖關節后脫位,遂將患者收入我院。
二、治療經過
入院后,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建議給予患者左側髖關節后脫位手法復位、皮膚牽引,患者及家屬表示同意??紤]患者疼痛較重,于是給予患者進行腰椎麻醉,在手術室內進行復位。復位方法選用的是最經典的Allis法,患者取仰臥位,用雙手按住其髂嵴以固定骨盆,先使其左髖關節及膝關節屈曲至90度,然后用雙手握住患者的腘窩作持續地牽引,待下肢的肌肉松弛后,再將其左髖關節稍稍外旋,股骨頭便還納至髖臼內。最后給予患者行左下肢皮膚牽引2周,進行制動治療。
三、治療效果
復位3天后,患者左髖部已無明顯疼痛,通過左下肢皮膚牽引,更有利于髖關節損傷的軟組織的修復。住院治療第7天,患者病情穩定,身體恢復較好,未有特殊不適癥狀,目前已經達到出院指征,遂予以出院。囑其出院后繼續行皮膚牽引治療,2周后復查。
患者復位治療后4周,開始扶拐下地,逐漸增加患側肢體的負重。復位治療后3個月,患者已恢復正常走路、跑步。治療過程比較順利,無并發癥的發生。
四、注意事項
患者經過綜合治療后,不適癥狀逐漸好轉,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時囑患者出院后仍需注意休息。雖然左側下肢進行了牽引固定,但仍需在康復師指導下做股四頭肌收縮動作及練習踝泵。通過加強肌肉的收縮可以擠壓下肢的靜脈,促進血液回流,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去掉牽引后,注意仍不能下床長時間活動,需要臥床再休息2周。因為髖關節脫位后關節囊及周圍的軟組織都有損傷,需要休息來恢復??梢栽诖采线M行關節活動的鍛煉,避免肌肉萎縮,促進肌力恢復。臥床期間注意定時翻身,避免皮膚長時間受壓出現壓瘡的情況。
五、個人感悟
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髖臼周圍的關節囊及韌帶較堅固,關節囊前壁有髂股韌帶,后上壁有坐骨囊韌帶加強,內上壁有恥骨囊韌帶。但內下壁和后下壁缺乏韌帶,較為薄弱,容易從這兩處發生脫位。常見的病因就是外傷,如本病例患者,治療首選手法復位,復位過程中牽引下肢要充分,以松弛下肢肌肉,便于復位。同時復位過程中禁忌暴力,以免造成二次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