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可分為上肢肌張力與下肢肌張力,只有下肢肌張力低的嬰兒躺著時,才可能影響蹬腿活動。除此之外,嬰兒蹬腿還與引起肌張力低的原發病的嚴重程度有關系,原發病較輕時嬰兒躺著可有少量的蹬腿動作,原發病較重時嬰兒躺著則不會蹬腿。
如果原發病稍輕,僅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嬰兒躺著可以出現少量的蹬腿動作,但是與正常的嬰兒蹬腿有所不同,力量不夠,頻次也比較低。身上的肌肉比正常嬰兒松軟、無彈性,且關節和韌帶松弛,甚至出現關節過度彎曲的現象,一般這樣的嬰兒發育會比較落后。如果原發病較重,嬰兒躺在床上不能夠蹬腿,整個運動的發育受到影響,不能抬頭、坐立、翻身、行走,嚴重時甚至影響正常的呼吸、心跳等,嬰兒多數會出現喂養困難。
正常的嬰兒應該3個月會抬頭,肌張力低的嬰兒可能要6個月以后才可以抬頭,坐、站、走也落后于正常嬰兒,同時伴有一定程度上的智力障礙。當出現肌張力低下時,除了要積極地針對病因治療,還要進行對癥的康復性功能訓練,改善功能,以不影響運動水平發育,或者是降低畸殘障礙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