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胎盤早剝主要是由底蛻膜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從附著處分離導致。胎盤早剝可分為顯性剝離、隱性剝離及混合性剝離三種。
癥狀按病理類型,胎盤早剝可分為顯性剝離、隱性剝離及混合性剝離三種。胎盤早剝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陰道出血,還可出現突然發作的持續性腹痛,其程度與胎盤后積血多少有關,積血越多,疼痛越劇烈。
顯性剝離:
顯性剝離時底蛻膜繼續出血,形成胎盤血腫,胎盤剝離面隨之擴大,血液沖開胎盤邊緣并沿胎膜與子宮壁之間經過頸管向外流出。
隱性剝離:
隱性剝離多由于胎盤邊緣仍附著于子宮壁或胎先露部同定于骨盆入口,導致血液積聚于胎盤與子宮壁之間。
混合性剝離:
混合性剝離時出血達到一定程度,血液沖開胎盤及胎膜出現外流。
胎盤早剝分型圖
病因胎盤早剝的病因主要包括孕婦血管病變、機械因素(如撞擊、性生活等)、子宮靜脈壓升高等因素,另外,高齡孕婦、經產婦更易發生胎盤早剝。
治療輕微的胎盤早剝可通過臥床休息、藥物等方式進行保胎治療,胎盤早剝若導致孕婦出血過多發生休克,此時需要迅速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同時還需及時終止妊娠,對于可能會發生的凝血功能異常及臟器功能損害要做到早期預防與識別。
[1]王磊.實用臨床婦產科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8.366-367.
[2]嚴濱,呂惲怡.婦產科學 高級醫師進階.第1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6.102-103,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