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69歲老人患有房顫,在基礎疾病嚴重程度不同的情況下生存時長有很大差異,為數月到數年不等。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隨著年齡增長,心房顫動的發生率不斷增加,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心房顫動時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則,有時候可達100~160次/分。疾病發作時主要有心悸、氣短、頭暈等癥狀,嚴重時有黑蒙、暈厥等癥狀。如果69歲的老人有嚴重的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房顫可加重原發疾病的進展增加,并且還容易誘發腦卒中、腦血管栓塞等并發癥,此時患者的生存時間可能僅剩數月。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比較重視自身的身體健康,并未出現嚴重的基礎疾病,此時即便患有房顫,經過系統、有效的治療后,一般對自身的生存時間影響不大,通常能生存數年。建議患有房顫的老人及時就醫,通過血常規、電解質、甲狀腺功能檢測、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心電圖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并對癥治療。
患病期間,老人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華法林鈉片、鹽酸胺碘酮片、鹽酸普萘洛爾片等藥物進行治療,從而控制疾病的發展。平時注意飲食清淡,以低鹽、低糖、低脂為主,避免暴飲暴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