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臭可能是多汗癥、細菌感染、真菌感染、鞋子不透氣、衛生習慣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
1.多汗癥:腳部汗腺分泌旺盛,汗液分泌過多,在細菌分解下產生異味。因為腳部處于相對封閉環境,汗液中的有機物質為細菌提供了滋生的溫床,細菌代謝產生有臭味的物質??赏庥脼趼逋衅啡芤?,減少汗液分泌;氯化鋁溶液,收斂止汗;也可口服谷維素片,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減少出汗。
2.細菌感染:腳部皮膚表面的細菌,如葡萄球菌、棒狀桿菌等大量繁殖,分解皮膚角質層和汗液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產生難聞氣味。保持腳部清潔,可外用抗生素類藥膏,如夫西地酸乳膏,抑制細菌生長;莫匹羅星軟膏,抗菌消炎;經常用高錳酸鉀溶液泡腳,殺菌消毒。
3.真菌感染:如足癬,真菌在腳部皮膚角質層生長繁殖,破壞皮膚正常結構,同時其代謝產物會產生臭味,常伴有瘙癢、脫皮等癥狀。治療可外用酮康唑乳膏,抗真菌;鹽酸特比萘芬乳膏,有效抑制真菌生長;口服伊曲康唑膠囊,對于頑固真菌感染有較好療效。
4.鞋子不透氣: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子,腳部汗液無法及時蒸發,濕度和溫度升高,利于細菌和真菌滋生,從而產生腳臭。應選擇透氣、吸汗的鞋子,如運動鞋、布鞋等,勤換鞋子,可在鞋內放置活性炭鞋墊,吸附異味。
5.衛生習慣不良:不經常洗腳、換襪子,腳部污垢和細菌積聚,導致腳臭。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每天洗腳,用肥皂清洗腳部,勤換襪子,襪子選擇棉質、吸汗性好的材質。
使用上述藥物時要謹遵醫囑。日常護理中,注意腳部清潔,保持干燥,避免與他人共用拖鞋、腳盆等,防止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