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皮損為非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加深或改變多數可癌變,統稱為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可分為淺表播散型、結節型、原位惡性、掌跖黏膜黑色素瘤,病因尚不清楚。
癥狀淺表播散型黑色素瘤
皮損為各種形狀,邊緣不規則,色澤不一,呈黑色、紅色、褐色、藍色和白色。病變早期先沿著表皮呈水平方向擴展,表現為皮損不對稱性增大,在其邊緣外側出現小的類似損害,此期大概維持1-5年之后垂直生長,即向真皮深層或皮下脂肪層浸潤。但在皮損的早期就常表現出惡性特征,如易出血、糜爛和潰瘍等。
淺表播散型黑色素瘤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結節型黑色素瘤
開始直徑是1-4mm大小的丘疹或小結節,迅速生長,并形成蕈樣和潰瘍。本型多無水平生長期,在臨床表現還沒有出現衛星狀損害之前,損害的表皮內不典型色素細胞就向上和向下垂直生長。腫瘤色澤不一,灰褐色、藍黑色、黑色散在于腫瘤組織中。
結節型黑色素瘤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原位惡性黑色素瘤
主要在暴露、日曬部位,尤其是面部。皮膚損害開始是褐色斑片,沿著周邊逐漸擴大,經歷數年,漸漸地顏色變深,邊緣不規著,色澤不均勻,呈淡褐色、棕褐色、黑色或雜色。皮疹發展緩慢,往往經歷10-15年,皮損開始是水平方向生長,然后垂直生長,呈隆起發硬或結節狀,易出血。
原位惡性黑色素瘤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掌跖黏膜黑色素瘤
好發于掌跖、甲床和皮膚黏膜交界部位,本型也是先水平后垂直的方式生長,皮損開始是淡褐色、褐色或黑色斑或斑片。逐漸變成結節和潰瘍,向踝和腋窩淋巴結轉移。
掌跖黏膜黑色素瘤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黑色素瘤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紫外線照射、口服避孕藥、存在易感基因、摩擦與刺激等因素有關。
治療黑色素瘤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活檢明確病因后,通過手術切除患處,必要時需行淋巴清掃,可通過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液進行輔助治療。不能手術切除的患者,可通過注射用達卡巴嗪、替莫唑胺膠囊等藥物進行化療,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2、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進行免疫靶向治療。
[1]李冠龍.臨床腫瘤內科治療精要[M].2018.410.
[2]吳志華主編.皮膚性病診斷與鑒別診斷[M].2018.784-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