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不足是中醫臨床常見的心臟病癥,可能是由于飲食不節、思慮過重、先天體弱等因素所致,還與脾胃虛弱、損耗過度有關,具體前往中醫科就診辨證治療。
1、飲食不節:由于經常暴飲暴食,或飲食缺乏規律,或長期嗜好火鍋、燒烤、冰淇淋等寒熱邪氣過重的食物,則有可能損傷心氣,可有心氣不足的表現。建議定時定點定量進食,避免暴飲暴食,并且盡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改善心氣。
2、思慮過重:部分人群由于精神壓力過大,使得自身長期處于思慮過重的狀態,有可能損傷心臟氣血運行,可通過瑜伽、太極拳等運動,以釋放自身的壓力,調節不良情緒。
3、先天體弱:某些心氣不足的人群可能是由于先天稟賦稍弱,可有心氣不足的表現,建議增加瘦肉、雞蛋、牛奶等營養豐富的食物補充營養,通過體育鍛煉增強機體氣血,從而改善體弱的狀態。
4、脾胃虛弱:可能是由于既往脾胃虛弱,或嗜好生冷食物使得脾胃陽氣虛衰,可能導致水谷精微運化不足,無法為心氣提供足夠的滋養,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山藥、茯苓、白扁豆等健脾和胃的食物,改善脾胃。
5、損耗過度:因過度勞累、長期熬夜、病程過久等因素,使得機體元氣持續性耗損,而元氣耗損過度可能引起心氣不足,建議適當增加烏雞、紅棗、鴨血等補益氣血的食物,以彌補氣血損耗,從而改善心氣不足。
對于心氣不足的人群,需要注意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并做到適當運動,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心氣不足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