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繩肌包括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屬于大腿后肌群,主要作用是屈曲膝關節(jié)、后伸髖關節(jié)。如果腘繩肌過弱會導致屈膝、伸髖無力,在進行跑步、跳高、游泳等運動時可受到明顯影響。
腘繩肌過弱的人群在進行短跑比賽的蹲踞式起跑時,雙腿處于屈膝、屈髖狀態(tài),當聽到起跑開始指令后,一條腿的腘繩肌發(fā)力,需要腘繩肌力量正常才能完成起跑程序,否則身體會失去平衡,發(fā)生側翻摔倒。在跳高起跳時雙腿處于屈曲位,一條腿的腘繩肌保持平衡,另一條腿的腘繩肌需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起跳,如果腘繩肌過弱,會導致雙下肢失去平衡,不但不能起跳,還會發(fā)生跌倒的情況。在游泳時雙下肢不斷屈髖、屈膝,既可以保持方向,也可以提供前進的動力,如果腘繩肌過弱,則不能很好地完成動作,會偏離方向,并降低游動速度。除了運動以外,屈髖、屈膝動作貫穿于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攀登、騎自行車、跳躍等動作,如果腘繩肌過弱,也會導致相應的活動受到影響。
當出現腘繩肌過弱的情況時,需積極尋找原因,明確是肌肉自身原因如肌肉拉傷、肌肉萎縮等,還是神經如神經傳導功能障礙、腰椎間盤突出等病變,應盡量去除外因,如解除神經壓迫、固定骨折、矯正骨骼畸形等,并進行腘繩肌的康復功能鍛煉,恢復腘繩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