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爛了可能是足癬、濕疹、接觸性皮炎、糖尿病足、下肢靜脈曲張伴潰瘍等因素所致,建議患者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日常護理、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的方式進行處理。
1、足癬: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真菌喜愛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生長,腳部多汗、鞋子不透氣等情況易誘發。真菌侵犯腳部皮膚,會破壞皮膚屏障,導致腳部皮膚糜爛、破潰,可能伴有瘙癢、水皰、脫皮等癥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外用鹽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散、聯苯芐唑乳膏等。
2、濕疹: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炎癥。內部因素如過敏體質,外部因素如接觸過敏原、化學物質刺激等。腳部濕疹可出現皮膚糜爛、滲出,伴有劇烈瘙癢,還可能出現紅斑、丘疹等癥狀,邊界往往不清楚。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氯雷他定片、鹽酸左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藥物。
3、接觸性皮炎:腳部皮膚接觸某些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如劣質鞋襪、新換的洗腳用品等,會引發接觸性皮炎。皮膚會出現紅斑、水皰,水皰破裂后糜爛,可伴有瘙癢、灼痛等癥狀,皮疹局限于接觸部位,邊界較清晰?;颊呖稍卺t生指導下口服馬來酸氯苯那敏片、鹽酸賽庚啶片、富馬酸酮替芬片等,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地奈德乳膏等。
4、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引起下肢神經和血管病變。足部神經受損,感覺減退,微小的損傷不易察覺,加上血管病變導致局部血液循環差,容易發生潰瘍、壞疽,出現腳部皮膚破潰、糜爛,可伴有疼痛、麻木等癥狀。患者需積極控制血糖,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胰島素等,同時可外用康復新液促進傷口愈合。
5、下肢靜脈曲張伴潰瘍:下肢靜脈曲張使下肢靜脈回流受阻,血液淤積,導致局部皮膚營養不良,皮膚抵抗力下降,容易破損形成潰瘍,腳部可出現皮膚糜爛,常伴有下肢沉重、酸脹、乏力等癥狀,潰瘍周圍皮膚可能有色素沉著、脫屑等。病情嚴重者可能需要進行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交通靜脈結扎術等。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穿著醫用彈力襪緩解癥狀。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腳部清潔干燥,穿透氣舒適的鞋襪。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減少腳部壓力。如果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要積極控制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