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小兒臍疝累及肚臍時,皮損部位可出現紅腫,自覺疼痛不適,患兒哭鬧時癥狀會加重。
小兒臍疝在腹內壓增加的情況下發生,可遵醫囑手術或非手術治療。
癥狀小兒臍疝好發于肚臍,可見患兒肚臍紅腫,突出于皮膚表面,外觀似局部形成腫塊,多有疼痛等不適,導致患兒出現啼哭不止等現象,患兒哭鬧時癥狀會加重。
小兒臍疝肚臍紅腫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小兒臍疝的發病原因主要是臍環閉鎖不全,或者臍部瘢痕組織不夠堅強,在腹內壓增加的情況下發生。小兒腹內壓增高的主要原因有經常啼哭和便秘。
治療小兒臍疝者若是未閉鎖的臍環,一般遲至2歲時多能自行閉鎖,因此除了嵌頓或穿破等緊急情況外,在小兒2歲之前可采取非手術療法,如在回納腫塊后,遵醫囑用一大于臍環的、外包紗布的硬幣或小木片抵住臍環,然后用膠布或繃帶加以固定。6個月以內者采用此法治療,療效較好。當滿2歲后,如臍環直徑還大于1.5cm,則可手術治療。原則上,5歲以上者的臍疝均應采取手術治療。
[1]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317.
[2]李樂之,路潛.外科護理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