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內陷多由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引起,患者可出現患側耳內堵塞感或悶脹感、耳深部微痛、嗡嗡樣耳鳴及聽力下降等不適,需要行耳內鏡、聽力學檢查確診。鼓膜內陷最佳治療時間即為發現的時候,患者自覺聽力下降伴有耳部不適時應及時就診,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引起鼓膜穿孔、內耳炎等情況,不利于恢復,因此最佳治療時間為發現疾病即刻進行治療,一般不針對鼓膜內陷治療,而是針對引起鼓膜內陷的分泌性中耳炎進行治療。
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或頭孢泊肟酯等,應用3-5天癥狀基本會好轉;還可以短期口服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片等,一般治療時間為3天;還可以口服桃金娘油或桉檸蒎腸溶膠囊,有利于中耳內分泌物經咽鼓管排出,一般應用時間為7天左右;如果患有鼻塞的癥狀,可以用呋麻滴鼻液滴鼻或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噴鼻治療,一般用7天左右。經過上述治療,患者癥狀可好轉;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應用上述藥物治療無效,或轉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者,可行患側鼓膜穿刺抽液治療,治療后大部分患者癥狀會好轉;還可使用鼓膜置管術,適用于多次鼓膜穿刺抽液治療無效者,通氣管放置最長1-2年,用來糾正鼓膜內陷。
若患者是其他原發疾病導致鼓膜內陷,例如急慢性鼻炎、鼻竇炎及過敏性鼻炎等,應先積極治療原發病,例如行患側中耳腫瘤切除、腺樣體切除、鼻中隔矯正、鼻腔腫物切除及鼻竇開放、鼻竇腫瘤切除術等,先恢復咽鼓管功能,再治療鼓膜內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