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一般不需要徹底停母乳,可以先暫停母乳喂養。
母乳性黃疸通常是指新生兒在出生后3-5天出現的一種黃疸,主要是由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導致新生兒體內膽紅素升高而引起的一種疾病,通常會表現為皮膚發黃、鞏膜發黃等癥狀。一般在出生后3-5天出現,持續時間較長,在3周左右可以達到自愈的效果。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如果此時給予母乳喂養,可能會導致體內的膽紅素水平升高,從而加重病情。因此,建議家長暫時先停止母乳喂養,以免加重病情。必要時,家長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給新生兒服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調節腸道菌群,改善不適癥狀。
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家長多注意新生兒的情況,及時關注身體的恢復情況。如果新生兒出現了不適癥狀,家長應及時帶新生兒去醫院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