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失眠焦慮可能有生理因素、環境因素、神經衰弱等原因,原因不同,治療不同。
1.生理因素:
在精神壓力大由于激素水平的變化,也可以導致出現長期失眠、焦慮的情況。
患者可以通過學會調節心情、釋放壓力、還可以進行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其是國際推薦治療失眠癥的一線療法,其作用在遠期效果上優于單純的藥物治療。其內容有刺激控制、睡眠限制、放松訓練、認知矯正、睡眠衛生教育,需在專業的心理醫師指導下進行。
2.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引發失眠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居住環境嘈雜、住房擁擠、居住環境不舒適、空氣污染或者突然改變睡眠的環境,噪聲、強光的刺激,氣溫的過冷或者過熱,以及蚊蟲的侵擾都會影響睡眠而出現焦慮、失眠。
患者可以通過認知-行為干預,如刺激控制療法、睡眠限制療法、放松訓練、重建睡眠相關信念、睡眠衛生教育等均可以改善睡眠,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地西泮片、勞拉西泮片等鎮靜催眠藥物緩解癥狀。
3.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由于長期處于緊張和壓力下,出現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乏現象,發病原因可能與長期緊張有關,也有可能是過度疲勞的原因,患病以后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失眠、焦慮的癥狀,有些患者可能還會出現注意力下降的現象。
患者可以通過加強運動鍛煉、合理安排工作、自我調節情緒、規律作息,把神經衰弱改善后,失眠癥狀也會逐漸緩解。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應用甲鈷胺片、復合維生素B片等營養神經藥物緩解癥狀。
除以上相對常見原因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如抑郁癥、腦膜炎、腦出血等,建議患者不必過度緊張焦慮,及時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積極治療,以上藥物均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良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