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口腔頜面部惡性黑色素瘤患者面部可出現瘤,呈黑色,高出于皮膚表面。
本病常由口腔黏膜黑斑、皮膚交界痣或復合痣中的交界痣部分惡變而來。
癥狀口腔頜面部惡性黑色素瘤患者面部可見有體積巨大的黑色瘤,由面部擴散到耳部、頸部,與周圍皮膚境界清楚,表面隆起,高于皮面,具有生長迅速的特點。
口腔頜面部惡性黑色素瘤面部瘤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口腔頜面部惡性黑色素瘤常由口腔黏膜黑斑、皮膚交界痣或復合痣中的交界痣部分惡變而來,與紫外線照射、損傷、慢性刺激、不恰當的治療及人體內分泌和營養因素有關。
治療口腔頜面部惡性黑色素瘤的惡性程度高,臨床上常采用綜合治療,對于皮膚原發灶需進行擴大切除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預防局部復發。
口腔黏膜內的惡性黑色素瘤的原發灶需采用液氮冷凍手術治療,若原發灶腫瘤浸潤深度較深,易發生淋巴結轉移,需進行區域淋巴結清掃,治療操作應由醫生等專業人士進行。
口腔頜面部惡性黑色素瘤還可遵醫囑使用特異性免疫抑制劑抑制腫瘤發展,并配合卡莫司汀等化療藥物進行治療。
[1]張志愿主編.口腔醫學;4[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9.257.
[2]竇益泉著.實用口腔頜面外科診治[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