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不通通常是飲食不當、熬夜、精神緊張等原因導致的,患者常會出現小便發黃、黃疸、食欲不振、失眠、多夢等癥狀。肝膽不通時一般可以按摩章門穴、太陽穴、肝俞穴等穴位。
1.章門穴:章門穴屬于足厥陰肝經,位于側腹部,第11肋游離端下際,具有健脾消脹、和胃利膽的功效。按摩該部位有助于改善肝膽不通引起的黃疸、腹脹、食欲不振、腹瀉等癥狀。
2.太陽穴:太陽穴屬經外奇穴,具有清熱消腫、止痛疏絡的功效。按摩該穴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膽不通,對于病情恢復有幫助。
3.肝俞穴:該穴位位于背部,屬于足太陽膀胱經,具有疏肝利膽、明目、鎮靜、和血的功效。按摩該穴位有助于改善脅痛、黃疸等肝膽病癥。
此外,患者還可以適當按摩膽俞穴、陽陵泉穴、俠溪穴、太沖穴等穴位,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建議患者在專業醫師的操作下進行按摩,避免用力不當,影響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