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人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后,會出現關節疼痛、關節腫脹等比較明顯的癥狀,但有很多病人想不明白為什么類風濕關節炎最終會致殘,想要明白類風濕關節炎為什么會致殘,其實很簡單。就由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一、類風濕關節炎致殘的原因
類風濕關節炎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致殘往往與關節畸形、臟器受累、沒有積極治療等方面有關。
1.關節畸形
病人患病后,體內的抗原多肽就如同催化劑,能激活病人體內的T細胞,導致細胞因子釋放、其他免疫細胞活化,并產生多種炎癥介質,就如同膠水一樣,分布在關節處,使各個關節受累,多以雙手的近端指間、腕、膝、骨等關節受累為主,而關節疼痛和關節腫脹只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外在表現。病人在類風濕關節炎晚期的時候,關節處炎癥介質堆積過多,部分關節過度延伸,部分關節過度彎曲,肉眼可見關節畸形,比如天鵝頸樣畸形、紐扣花樣畸形等,部分病人還可能會出現骨性強直、關節活動受限、功能喪失等情況。
正常人的骨頭是硬的,而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骨頭長期在炎癥介質的侵入下,可能會變成軟骨,久而久之,終究會演變成骨破壞,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的病情愈發嚴重,最終就可能會致殘。
2.臟器受累
類風濕關節炎可使多臟器受累,可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類風濕關節炎致殘的程度一般與患者臟器受累以及關節畸形的嚴重程度相關。如果患者臟器受累程度比較嚴重,類風濕關節炎致殘的程度也會比較嚴重,致殘的可能性也會比較高。
3.沒有積極治療
大多數病人在發病后1-2年,如果沒有進行治療,關節骨質遭到破壞,再經過3-10年的時間,可導致關節畸形,有致殘的可能。
二、類風濕關節炎致殘率高嗎
類風濕關節炎晚期,病人所有的關節功能幾乎全部喪失,可能會出現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需要長期臥床,只有被人照顧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據統計,我國類風濕關節炎患病總人數約為500萬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5年的致殘率為18.6%左右,15年的致殘率超過60%,30年的致殘率約為90%左右。
三、預防措施很重要!
俗話說,保暖做得好,關節沒煩惱。
1、在天氣驟變或者環境濕冷的時候,我們要做好保暖工作,盡量避免關節受涼,可以外用一些防護用具,如護膝、手套、披肩等。
2、在流行性疾病高發期,我們很容易生病,所以我們在此期間要注意做好防護,比如戴好口罩、多洗手等,盡量遠離潮濕陰冷的環境,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與干燥。
3、在學習中或工作中不要過于勞累,要勞逸結合,久坐后可站起來活動一下關節,以免導致關節僵硬,容易受到損傷。
4、體育鍛煉可以改善我們的體質,增強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如慢跑、散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