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堵塞主要包括下肢深靜脈堵塞與下肢淺靜脈堵塞,主要表現為肢體的腫脹、疼痛、皮下淤血以及皮膚溫度升高等表現,但二者還會存在部分差異。如果出現下肢靜脈堵塞后,則需及時就醫,積極進行治療。
一、下肢深靜脈堵塞:下肢深靜脈承擔了人體絕大部分的血液運輸任務,且處于肌肉內,因此當下肢深靜脈發生堵塞后,會出現下肢廣泛性粗腫、疼痛、皮下淤血、皮膚溫度升高等癥狀。因為下肢深靜脈堵塞后,血液循環受阻明顯,且存在深靜脈血栓脫落引發肺栓塞的可能。因此需積極進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預防肺栓塞的發生,并進行靜脈吸栓手術以及靜脈內置管溶栓術等治療。
1、下肢廣泛性粗腫:人體內血液回流受阻,靜脈血液瘀滯于下肢靜脈血管內,靜脈壓力升高,下肢組織發生水腫,從而表現出下肢的廣泛性粗腫;
2、下肢疼痛:下肢水腫壓迫組織神經所致,疼痛性質往往不是十分劇烈,且以脹痛為主,但多呈持續性,短時間內無法緩解;
3、皮下淤血:主要是靜脈高壓導致下肢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引起,一般出血量較小,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
4、皮膚溫度升高:主要是因為靜脈堵塞后,靜脈出現高壓,白細胞離開軸流貼附到血管壁,引發炎癥反應,從而表現出皮膚溫度升高。
二、下肢淺靜脈堵塞:可表現為下肢條索狀硬結、疼痛、皮溫升高等情況,淺靜脈堵塞風險程度相對較低,可遵醫囑使用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進行抗凝、注射用尿激酶進行溶栓,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藥物來消腫、止疼。
1、條索狀硬結:淺靜脈比較表淺,當淺靜脈堵塞時,會表現出淺表皮膚肉眼可見的條索狀硬結,按壓后不能壓癟;
2、紅腫、疼痛:淺靜脈發生堵塞,易于引發淺靜脈內的炎癥反應,且因為淺靜脈比較表淺,可呈現出肉眼可見的紅腫、疼痛明顯的條索;
3、皮膚溫度升高:因為血管內形成淺靜脈血栓,白細胞聚集于血管壁,形成無菌性炎癥,表現為皮膚的局部溫度升高。
下肢靜脈堵塞后,需要到血管外科進行詳細系統的檢查后,根據檢查結果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有助于疾病的早日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