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寒濕是寒濕阻滯的表現,其主要癥狀包括身體和眼睛都呈現黃色、黃色暗淡或者像煙熏一樣。中醫認為本病病機關鍵是濕熱內蘊,濕邪阻滯氣機升降而導致臟腑功能失常,因此治療應以清熱化濁為主。建議患者盡快前往醫院的中醫科進行診治,主要采用溫中化濕、健脾和胃的治療手段,以期加速病情的恢復進程。
陰黃的寒濕阻遏大多是因為在夜晚躺在濕地,導致寒濕邪氣侵入,或者是因為脾臟功能失調,導致水濕生成,同時還會受到寒邪的影響,從而使寒濕合邪侵入肝膽系統。在臨床上,患者可能會出現身體和眼睛呈現黃色、暗淡或類似煙熏的癥狀,以及脘腹感到脹滿、食欲減退、大便不規律、精力不濟、怕冷、舌頭顏色淡而舌苔油膩,脈搏可能是濡緩或沉遲。
在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溫中化濕、健脾和胃,經常選擇使用茵陳術附湯,這個方子是由茵陳蒿、白術、附子、干姜、炙甘草和肉桂混合而成的,或濕盛兼食滯、大便燥結的患者,可加化瘀破氣之品。對于濕邪較為嚴重且大便稀溏的患者,可以考慮添加車前子、茯苓、澤瀉和豬苓;若濕邪偏重或兼夾有氣滯血瘀者,則加用理氣活血藥。對于脘腹感到脹滿、胸部壓迫感和明顯的嘔吐癥狀,可以考慮添加蒼術、厚樸、半夏和陳皮。如果患者出現脅腹疼痛并伴有脹感,同時肝和脾也有問題,應當適當增加柴胡、香附、川楝子和延胡索的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當避免攝入不干凈的食物,要注意飲食的節制,避免過多攝入辛辣、油膩的食物,例如辣椒、肥肉等,并且要戒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