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濕氣太重多由寒濕困脾、濕熱中阻、脾虛濕阻等原因引起的。
中醫上濕氣又叫做濕邪,是外感六淫之一,既是一種致病因素,也是一種病理產物。濕氣重會出現舌苔黏膩厚黃、有惡心、口干、口苦、口臭的癥狀發生,還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型,溏稀黏膩(糞便稀不成形),排便不暢,頭痛,頭暈等。
1.寒濕困脾:
多因貪涼飲冷,過食生冷瓜果,致寒濕停于中焦,或因冒雨涉水,居住潮濕,遂使寒濕內侵,或內濕素盛,中陽被困,以致寒濕內生所致。
2.濕熱中阻:
多由感受濕熱之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酒酪,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所以導致患者身體濕氣比較嚴重。
3.脾虛濕阻:
一般指濕邪阻滯中焦,脾胃運化功能失常,脾虛濕阻多由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導致脾虛健運失職,水濕內生,產生相對多的濕氣。
還有可能是陽虛導致的,濕氣太重,需要在中醫醫生辨證下遵醫囑用藥,不要盲目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