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女性在初潮后經歷痛經,但隨著時間推移,部分患者的癥狀可能會逐漸加重。文章以一位23歲未婚女性為例,詳細描述了她從初潮后7-8年開始出現痛經,近一兩年癥狀加劇的經歷,包括行經頭三天里的腹痛、右側腰酸、大便用力時小腹后側的疼痛感,以及經量較多和非經期偶爾出現血絲的現象。更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近兩個月常出現持續性赤帶,這讓她懷疑自己可能患上了子宮內異癥。
在醫院檢查中,醫生通過B超發現她的子宮大小為8.64.33.6厘米,但并未發現明顯的異常。西醫建議她服用消炎藥,中醫則開具了痛經散,然而這些治療措施均未能有效緩解癥狀。這讓她不禁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及未來的生育能力。
對此,房主任指出,根據患者的癥狀和檢查結果,高度懷疑是子宮腺肌癥導致的嚴重痛經。子宮腺肌癥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其特點是子宮內膜組織異常植入子宮肌肉層,可能導致周期性疼痛、月經過多以及持續性出血等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該病可能會影響生育功能,甚至在病情嚴重時需要考慮切除子宮。
此外,患者的仰臥睡姿也可能與她的癥狀有所關聯。部分研究表明,某些婦科疾病的癥狀可能會因睡眠姿勢而加重或緩解。對于痛經和盆腔不適的患者,建議嘗試不同的睡姿以找到最舒適的休息方式。
綜上所述,長期未得到緩解的痛經及異常出血癥狀,可能提示著潛在的婦科疾病。及時就醫、規范治療是保護女性生殖健康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