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食道又稱食管,為前后扁狹的肌性管道,正常食道表面具有縱行皺襞。
正常食道上端起自第6頸椎體下緣與咽相續(xù),下端在第11胸椎體左側。
正常形態(tài)食管是消化管各部最狹窄的部分,呈扁平的肌肉性管狀,長約25cm。正常食管黏膜呈淡紅色,有比較明顯的毛細血管網,血管走向為上段呈縱行,中段呈樹枝狀,下段呈縱行,除沿脊柱的頸、胸有相應前后方向上的彎曲外,在左右方向亦有輕度彎曲,有典型的3處生理性狹窄。第1狹窄為食管的起始處,相當于第6頸椎體下緣水平,距中切牙約15cm;第2狹窄為食管在左主支氣管的后方與其交叉處,相當于第4、5胸椎體之間水平。距中切牙約25cm;第3狹窄為食管通過膈的食管裂孔處,相當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約40cm。
正常人食道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xù)查看?
查看
異常表現常見的食管異常改變主要由食管擴張、食管狹窄及閉鎖等。
食管擴張食管擴張可分廣泛性擴張和局限性擴張。
廣泛性擴張:
食管呈“S”形走行,先向右突,在橫膈上部則向左突,擴張的食管呈蛇形,常見于賁門腫瘤、賁門瘢痕性狹窄、食管潰瘍、功能性巨大食管等疾病。
局限性擴張:
局限性擴張先有食管局限性狹窄,常在狹窄上方形成局限性擴張,常見于食管下端癌、瘢痕行狹窄等疾病。擴張的下端呈蘿卜根狀。食管的擴張部與狹窄不同,其邊緣平滑,緊張力低下,蠕動消失。
食管狹窄及閉鎖表面可見有不同程度的楔形缺損,并伴有潰瘍、瘢痕和異物,多是由于食管癌所致。
[1]石煥玲,時貞蘭,鮑麗秀.現代消化內鏡護理技術[M].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38.
[2]李繼承,曾園山.組織學與胚胎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135-136.
[3]丁文龍,劉學政.系統(tǒng)解剖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