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小孩的脾胃需逐步進行,不建議過于追求速效,應根據小孩脾胃不好的相應癥狀表現,如腹瀉、慢性腹痛、積食、小兒厭食癥等,選擇合適的食材,如茯苓、黨參、山藥、蓮子、大棗、麥芽等。
1、腹瀉:對于經常出現腹瀉的小孩,應適當健脾祛濕。對于脾胃虛弱的小孩,可以適當攝入山藥芡實小米粥,其中山藥可健脾益氣、利濕止瀉,芡實健脾固腎、收斂止瀉,而小米可以保護胃氣。小孩經常攝入溫熱的粥,可以養護脾胃;
2、慢性腹痛:主要出現于3歲以上的小孩,病程較長,病因隱匿,常由于脾胃肝氣機阻滯,不通則痛而發病,因此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進行健脾、養胃、疏肝,從而理氣止痛、消食養胃;
3、積食:小孩脾胃功能虛弱,可能因為自制力較差,或家長護理不當,造成攝入過量的食物,從而累積在胃腸道之中,小孩可能出現口干、口臭、胃脹、大便秘結等癥狀。此時則需注意在健脾胃的同時,進行消食。山楂、麥芽適合米面類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又有健脾開胃的效用,因此可以適當攝入山楂麥芽粥;
4、小兒厭食癥:是臨床兒科的常見病,主要表現為長期進食過少、厭惡進食、發育減緩,可伴隨多系統的疾病,對患兒身體損傷較大。多因后天喂養不當損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肝脾不和,因此臨床上常用四君子湯加減等,進行健脾助運、調中消食。
同時,因為小孩的脾胃尚未發育完全,比較嬌嫩,所以需要避免飲食不潔、饑飽不當、偏食,或攝入過多生冷、油膩的食物等,否則將導致脾胃運化功能下降。
綜上,小孩出現不同的癥狀,可以食用的食物均不完全相同,病情較重時則需使用方劑進行相應的治療,循序漸進地調理脾胃。除食療外,還可以通過捏脊、推拿等方式調理脾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