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一般不算是大病,如果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并且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般能夠有效緩解癥狀,通常不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
氣血不足又稱氣血虧虛,一般是指氣與血兩者都不足,發病原因可能與先天體質虛弱、思慮過重、過度勞累、久病等因素有關,臨床多表現為頭暈心悸、失眠健忘、氣短、神疲肢軟、面色蒼白等癥狀。輕癥患者如果能夠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有痊愈的可能。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經過長時間的治療,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加強營養等,能夠使大部分的癥狀得到緩解,也有治愈的可能。
臨床上,氣血不足應以氣血雙補為治療原則,可以遵醫囑口服藥物治療,比較常見的藥物一般有十全大補丸、烏雞白鳳丸等。出現不適癥狀時要及時前往中醫內科治療,以免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影響身體恢復。遵醫囑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護理,避免出現過度勞累、情緒失調等現象,日常應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
